“我是谁?”——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心理探索
文章作者: 文章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2-19 点击:
“我是谁?我要成为谁?”这是人生旅程中最关键的心理命题之一。对于大学生而言,身份的转变与环境的变化,让“自我认同”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。
什么是自我认同?
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“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”中指出,青春期至青年初期的核心任务就是“确立自我同一性,避免角色混乱”。也就是说,我们需要整合从家庭、学校、社会中得到的角色信息,逐步建构起对“我是谁”的稳定认知。
为什么会感到迷茫?
在现实中,不少大学生在角色认同中出现困扰——
“我应该听从家人建议选择专业,还是坚持兴趣?”
“我总在社交中扮演讨好型人格,哪一个是真正的我?”
“我觉得自己不够好,不够特别……”
这些问题源于我们在构建“真实的我”时,难免受他人期待、社会标签和自我怀疑的影响。
如何探索自我?
建立自我认同并非一蹴而就,它是一段“不断试错→调整→整合”的旅程。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,“成为自己”意味着接纳真实经验,而不是戴着面具迎合别人。
建议:写一段话开头是“我希望成为一个……的人”,用五句话表达你理想中的“自己”。
自我认同不是找“完美标签”,而是找到一个你愿意成长为的模样。别急,我们一起慢慢来。